这两天,因为李总理一句话,网上又炸开了锅,媒体们的标题是——李克强:钢铁产能过剩 却生产不了圆珠笔的“圆珠”。
实际上新闻稿的原标题:李克强:不会用强刺激投资来扩大内需
这次会议的重点是化解产能,尤其是针对“钢铁行业”。
【李总理的原话:在化解过剩产能同时,也要优化存量产能。“去年,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,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。”李克强说,“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,包括圆珠笔头上的‘圆珠’,目前仍然需要进口。这都需要调整结构。”
他强调,企业要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把“量”减下来,把“质”提上去,促进企业产品升级,加快向高端、智能、绿色方面转型转产。】
就是因为媒体在转载这则新闻时纷纷更改了原标题,通过截取关于中国不能生产圆珠笔“圆珠”把矛头指向了中国制造业,引得网上纷纷吐槽。
那么从相关产业报告来科普一下关于中国制笔产业究竟如何,或许更客观。
笔的制造技术主要体现在“前端设计、笔头及墨水制造、笔芯制造、模具开发与注塑”等四大技术环节。
以下是我国目前制笔行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
在四大技术环节中,书写工具前端设计、笔芯制造及模具与注塑领域,国内企业技术水平成熟,尤其前端设计方面已经达到甚至某些领域超过了韩国、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水平。行业内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得到进一步提高,目前全行业申请的各项专利已达5,000 多项。
在笔头及墨水制造领域,国内企业已具备自主制造能力。但是,在多工位笔头加工设备研发、笔头原材料制造以及笔头、墨水(尤其中性墨水)制造精度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等核心部件自主制造水平方面,国内技术水平与日本、瑞士、德国等国家的技术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。
未来国内制笔技术发展趋势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:
1)墨水、易切削不锈钢材等核心部件及其制造材料国产化
目前,制笔行业的核心部件及其制造材料,包括墨水(尤其中性墨水)、制造笔头的易切削不锈钢材等,主要依赖进口。如何通过自主研发和生产,逐步降低进口比重,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,降低成本,增强竞争力,已经成为制笔行业的关键问题。
2)对笔头与墨水匹配技术评价体系的研究
笔头与墨水的匹配技术是在大量的笔头制造、墨水制造和笔芯制造等生产实践中积累发展起来的,对其匹配技术评价体系的研究将实现笔类产品性能指标与笔头、墨水性能参数的数字化关联,填补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空白。笔头与墨水匹配技术评价体系的逐步形成,将会对进一步掌握和完善笔头制造、墨水制造等核心技术起到强大推动作用。
3)多工位笔头专用加工设备的国产化
目前,多工位笔头专用加工设备的制造技术基本由国外企业所垄断,我国尽管已进行了多年的技术攻关,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,但由于在精密机械设计、加工及控制系统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,目前国内笔头制造设备还是以进口为主。近年来,国家加大了在相关制造设备国产化领域的投入,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国内笔头制造的核心技术水平。
圆珠笔(主要包括中性、油性和水性圆珠笔)是国内书写工具消费的最大类别之一,据统计,2013 年,国内圆珠笔产量占全行业笔类产品产量的35.18%。
2013 年中国制笔行业主要产品产量
资料来源:产业信息网整理
目前,国内制笔行业已形成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产业集群。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上海、宁波、温州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和以汕头、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两大制笔及相关文具产业集群。产业信息网发布的《2013-2017年中国制笔机械市场研究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》显示:2013 年我国制笔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值达235.13 亿元。
2008-2013年中国制笔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
另一则消息是,2012年,科技部下发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“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”的首批科研经费1000万元。根据计划,项目总经费为6000万元,按照科技部的要求,每个子项目的实施单位均需按1:2的比例对该项目进行资金配套。这意味着未来3年中国将投入1.8亿元对圆珠笔的核心技术进行科技攻关。
“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”项目分为三个子项目,分别是:圆珠笔墨水的研发与产业化;笔头线材及其装备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;笔头与墨水匹配等瓶颈问题。宁波作为“中国文具之都”,制笔企业众多且拥有贝发这样的制笔龙头企业。科技部根据各地申报该项目的情况和产业实力,最终确定由贝发集团、晨光集团、上海纳诺微科技公司三家企业牵头承担各个子项目的科技攻关。
此前,中国每年从瑞士、德国、日本进口大量的高端墨水和高端笔头,以及笔头和墨水的关键制造设备,每年用于采购这些产品的费用至少有2亿美元;然后中国制笔企业再配上笔杆,做好电镀、包装,将笔装配成形。